为什么叫影子汇率
什么是IMF规定的复汇率制
复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的对外汇率不只有一个,而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汇率。其目的是利用汇率的差别来限制和鼓励商品进口或出口。各国的复汇率制不尽相同,但主要原则大致相似。复汇率制按其表现形式有公开的很隐蔽的两种。公开的复汇率制就是政府明确公布针对不同交易所适用的不同汇率。
(一)IMF的分类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代,IMF把汇率制度简单地分为钉住汇率制度和其它;而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IMF则不断地细化汇率制度分类。IMF原来对各成员国汇率制度的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各成员国所公开宣称的汇率制度;但纯粹依赖各成员国所宣称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具有事实做法和官方宣称经常不符的局限性。
指一国或某一货币区的居民可以在部分国际交易项目下自由地将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相兑换。常见的部分可兑换有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现实中的部分可兑换通常是指经常项目可兑换。
影子汇率的换汇成本与影子汇率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是指每出口一美元商品所需的人民币总成本,计算公式为:换汇成本(人民币/美元) = 出厂总成本(人民币) / 出口销售净收入(美元)。影子汇率则反映在没有价格扭曲情况下的换汇成本。然而,现实中,若国内存在价格扭曲,换汇成本与影子汇率之间会有差异。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是指商品出口净收入每美元所需要的人民币总成本,计算公式为: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出厂所需总成本(人民币)/出口销售净收入(美元)。从影子汇率的定义来看,如果国内各种商品和服务不存在价格扭曲,换汇成本和影子汇率保持一致。但是,如果国内市场存在价格扭曲,换汇成本和影子价格之间存在差距。
影子汇率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它区别于名义汇率,后者主要关注官方设定,而影子汇率则考虑了实际经济影响。相对于均衡汇率,影子汇率更侧重于反映市场扭曲的实际效果。换汇成本则关注货币兑换的实际成本。理解这些汇率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和应用在项目分析中。
国民经济评价参数
1、国民经济评价参数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消费水平、投资水平、贸易平衡、就业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生产力的因素、经济增长率、公共财政收支状况、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评价国民经济总量的一项重要参数,表示一国在一定期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2、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或者费用效果分析方法。此时,采用的是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计算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可以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进行。财务评价采用的是官方汇率。
3、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参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 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的含义社会折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是投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在国民经济评价中作为计算经济净现值的折现率,并作为衡量投资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它是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的主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