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汇率体系包括

知谷2024-08-0485阅读0评论

均衡汇率的计算公式

1、其计算公式如下:ER=(Pf/Pd)x(1+id)/(1+if)。其中,ER表示均衡汇率;Pf和Pd分别表示外国和本国货币的价格水平;id和if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利率水平。

2、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汇率的均衡水平应该与两个国家物价的比率相等,即:e = (P / P*) * e 其中,e为报告期末实际汇率的值,e为新的均衡汇率水平,P为本国物价指数,P为外国物价指数。

3、这个应该是圆锥体的侧面积公式,底面半径为r,母线长为a,侧面积S侧=兀ra。

4、即投资外国与投资本国得到的本利和相等,也就 1+7%=f/96*(1+5%)f=92 它的经济意义是: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则本币在远期将贬值;如果本国利率低于外国利率,则本币在远期将升值。在实践中,可以利用利率平价对汇率进行预测。

5、远期汇率,计算的是价格问题,仅仅涉及到利率差。

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内容简介

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研究,关注的是经济竞争力与汇率条件的结合。《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汇率条件(理论方法技术指标)》深入探讨了这一议题,它并非孤立研究,而是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为背景,着重于理解影响其发展的汇率条件。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人民币均衡汇率问题的学术著作,专为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汇率条件而设计。该书由中国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于2011年2月1日首次发行,为读者提供了第一版的内容。图书的装帧形式为平装,共232页,适合携带和阅读。全部内容以简体中文呈现,便于广大中国读者理解和消化。

均衡汇率体系包括

通过对国外均衡汇率计算方法的深入剖析和比较,本书构建了人民币汇率研究的基础框架。它运用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构建了一个人民币均衡汇率的量化模型。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汇率数据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本书探讨了人民币合理汇率的形成路径。

本文探讨的是人民币自然均衡汇率问题,以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汇率变动为研究主线。首先,对均衡汇率理论进行了深入比较,特别是基于自然均衡实际汇率理论(NATREX)和中国的宏观经济背景,构建出适用于我国的特殊模型。

在不完美套利的背景下,研究人民币的均衡汇率尤为关键。研究者试图通过分析这一条件下的经济模型,揭示出一个能使国内和国际经济保持平衡的人民币汇率区间。这个区间被视作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参考标准,其边界值有助于确定一个合理的汇率水平,并为设定汇率波动幅度提供理论依据。

影子汇率均衡汇率与影子汇率

当名义汇率与均衡汇率相匹配时,计算影子汇率时,我们可以从名义汇率中剔除进出口税收的影响,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影子汇率。这意味着,通过均衡汇率而非名义汇率进行计算,可以消除宏观经济短期扭曲,如汇率偏离,同时避免了进出口税收带来的扭曲影响。

和利用名义汇率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相比较,利用均衡汇率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首先克服了短期宏观经济扭曲(名义汇率相对于均衡汇率的偏离),然后克服了进出口环节税收方面的扭曲。

其次,如果货币当局的名义汇率未能及时反映经济变化,存在宏观经济扭曲,那么影子汇率则基于均衡名义汇率而非当前的名义汇率,剔除价格扭曲。例如,名义汇率为1美元对10本币,但均衡应为1美元对8本币,同样关税15%,影子汇率会调整为6元。

影子汇率是这个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它区别于名义汇率,后者主要关注官方设定,而影子汇率则考虑了实际经济影响。相对于均衡汇率,影子汇率更侧重于反映市场扭曲的实际效果。换汇成本则关注货币兑换的实际成本。理解这些汇率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评估和应用在项目分析中。

均衡汇率体系包括

名义汇率是1美元兑换10元本币,而均衡名义汇率是l美元兑换8元本币。进出口环节存在15%的关税,进出口各方的权数分别为0.5。计算得出的影子汇率就应该是:8*(1+15%)*0.5+8*0.5=6影子汇率和名义汇率的差异一方面来自名义汇率对均衡汇率的扭曲,一方面来自关税带来的扭曲。

当我们谈论影子汇率时,它在中国的官方名称是外汇的影子价格。这个概念并不直接对应于法定的外币汇率,而是指能够准确体现外汇真实价值的一种汇率,即实际购买力的汇率。

均衡汇率是什么?

均衡汇率是汇率理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判断汇率水平是否失调及汇率政策是否需要调整的主要客观依据。我们所熟知的卡塞尔(Cassel)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关于均衡汇率的最早理论。

均衡汇率最先是指能够使 国际收支 实现平衡的 汇率 , 这种内涵的均衡汇率侧重于外部均衡,但并非完全不考虑内部均衡, 其前提条件之一就是无过度的失业, 这与后来内部均衡的衡量指标非常相似。后来,纳克斯( Nurkse)发展了 均衡汇率理论 。

题主是在问为什么均衡价格所在的汇率称为均衡汇率吗?原因如下:因为均衡汇率是指与购买力平价相一致,能够维持一国国际收支均衡,同时又能维持国内经济安定的汇率。是因为当经济结构稳健、国际收支和国际借贷稳定、黄金没有大量外流时,经济保持在相对不变水平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

均衡汇率是在一定时期内,使国际收支保持均衡,而不引起国际储备额变动的一种汇率。这是1944年美国经济学家诺克斯对均衡汇率下的定义,后为多数西方经济学家所赞同。定义中的国际收支是基本差额的概念,即经常项目加上“正常的资本流动”,一般不包括短期资本在内。

对均衡汇率最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购买力平价理论,而斯坦福大学的纳克斯首先提出了完整的均衡汇率概念:能够使国际收支实现均衡的汇率。斯旺提出,均衡汇率是与宏观经济、内外部经济均衡相一致的汇率,内部均衡是指经济实现了潜在的产出水平,外部均衡是指资本项目实现国家间可持续净要素流动。

均衡汇率理论,源于英国经济学家格利高里(T.E.Gregory)1934年的初步探讨,凯恩斯在1935年的《国外汇兑的前途》中对此进行了明确阐述。纳克斯(Ragner Nurkse)在1945年的定义中,将均衡汇率定义为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内外部均衡汇率,这一观点为后世经济学家所广泛接受。

内容声明:本文中引用的各种信息及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及超链接等)均来源于该信息及资料的相关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媒体、协会等机构》的官方网站或公开发表的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使用!侵权删除入口

目录[+]